12月22日晚上,南京市民政、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“寒冬送溫暖”專項救助行動。當晚,救助人員發現了數十名流浪人員,然而,尷尬的是,這麼多流浪人員寧願忍受饑餓寒冷,沒有一個願意接受救助。
  “咆哮男”將救助人員“轟走”
  “這裡太冷了,睡在地上容易生病,跟我們回救助站吧,那裡有空調,還能洗澡。”昨天晚上9點,在安德門地鐵站附近,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員對一些流浪人員進行勸說。“你們走開!不要你們管!”一名躺在地上吸煙的30歲左右的男子,突然大聲咆哮,並站起來拿被子“砸”向救助人員。最終,工作人員只能放棄了對這名男子的救助。在離這名男子不遠處,幾個流浪人員在聊天,還沒有睡覺。“跟你們發火的這個人來南京好多天了,還沒找到工作,心情不好。”
  今年45歲,來自安徽淮北的朱師傅告訴記者,他也來南京幾天了,工作還沒找到,住在旅館又費錢,就先住在這裡。“這幾天還不太冷,住在這裡挺好的,找工作也比較方便。你們的好意心領了,明天還要繼續找工作呢。”朱師傅同樣拒絕了救助。
  當晚,在“寒冬送溫暖”救助行動中,工作人員對全市橋梁、涵洞、車站、地下通道、地鐵口、民工市場等地進行巡查,發現了數十名流浪人員。遺憾的是,任憑工作人員如何勸說,沒有一個流浪人員願意去救助站。工作人員只能給他們一些棉衣、棉被等禦寒物品。
  社會救助遇尷尬,亟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
  今年以來,南京救助站共救助了8400多位困難人員,平均每月五六百人 ,除了巡查中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,還有一些走失或被遺棄的人。不過,在救助的過程中,大部分人不願意主動接受救助。提到社會救助遭遇的尷尬,市救助站站長戴阿根無奈地表示,“救助與流浪,其實是一對‘冤家’。政府希望對流浪人員提供救助,而他們卻因為種種原因不願被救助,這讓救助部門也很尷尬。根據規定,救助是自願行為,所以,我們只能是勸導,不能強制。”
  據瞭解,流浪人員不願主動接受救助,除了確實與找工作有關外,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職業乞討人。對此,江蘇社科院一位專家認為,當前來看,對流浪乞討人員要進行甄別,進行針對性救助。長遠來看,讓乞討人員擺脫流浪的生活狀態,關鍵要縮小地區差異、城鄉差別,還要有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。
  揚子晚報記者 董婉愉  (原標題:流浪者寧願忍飢挨凍也拒絕救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55polz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