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 本報記者 黃永東
   據鄭州大學和鄭州市環保科研所研究分析,當前影響我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源為燃煤污染、機動車尾氣污染、揚塵污染,分別占比36.5%、31.9%、20.9%,機動車尾氣污染成為排名第二的污染源。
   面對這個事實,正像一位市民說的那樣:“在霧霾面前,我們與其一味抱怨,不如實實在在做點事。”而在“衣食住行用”等日常生活環節,如果人人都有“綠色出行”意識——少用小汽車、多步行、多騎車、多乘坐公交和地鐵——彙集起來,就是一股實實在在能夠“緩堵減霾”的強大力量。
   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超270萬輛
   近年來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,加上汽車產業的發展,機動車出行正在快速進入百姓生活。數據顯示,從1949年到2007年,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從起步到滿100萬輛,用了58年時間;而從2007年年初到2012年8月,從100萬輛增長到200萬輛,僅用了5年多時間。在近日舉行的防治霧霾專家座談會上,記者獲悉,截至目前,鄭州全市(含市縣)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270萬輛,且正以每年30萬輛的速度增長。
   機動車數量快速增長,而城市道路建設因徵遷成本巨大、跟不上車輛增長速度,這一方面造成了城市道路的經常性擁堵,另一方面擁堵也加重了汽車尾氣排放。據專家介紹,汽車在怠速時,油料燃燒不充分,污染物會更多。而這帶給市民的是直接的生活不便。
   綠色出行“一三五”模式
   機動車數量飆升導致交通擁堵、尾氣增多、霧霾加劇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選擇低碳、綠色的出行方式——少用小汽車、多步行、多騎車、多乘坐公交和地鐵,對我們普通市民而言,就不再是一個口號,而是能實實在在有助城市解堵減霾的舉動。
   去年3月15日,我市交警部門發出倡議,建議人們低碳出行,自覺踐行全國流行的“135”出行方案,即“1公里內步行、3公里內騎自行車、5公里內乘公交”的出行方式。
   據科研部門做過的一個調查,在城市道路中,有47%的小汽車單次出行里程在6公里以下。事實上,在當前道路十分擁堵的狀況下,在短距離路途中,選擇開車並不是最好的方式。一位民警曾表示,非高峰時段,我市市區車輛平均時速約能達到30公里,但高峰時期平均時速只有15~20公里甚至更低,有時確實還不如騎自行車速度快。
   讓公共交通更發達更順暢
   採訪中,多位專家都表示,作為人口大省的省會城市,要想解決城市車多擁堵污染的問題,從長遠來看,必須提高公共交通的機動化出行分擔比率,只有更多人選擇放棄開小汽車,多選擇公交和地鐵,才能使城市道路資源最大化利用,最終也能減少尾氣排放。
   這些觀點和我市“公交都市”建設中提出的思路也不謀而合:優先發展公共交通,加快發展城市軌道交通,增加快速公交線路,建立以軌道交通為骨架、快速公交為主體,以常規公交、自行車等慢行系統為補充的城市綜合交通系統。
   在今年“無車日”活動中,多位開私家車的市民也明確表示,之所以選擇開車,是因為平時感覺乘坐公交車太不方便;期待鄭州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能更發達,公共交通系統兩頭接駁難的問題能解決,讓“最後一公里”銜接順暢,比如發展公共自行車等。
   記者從市軌道公司獲悉,目前我市正在加快建設地鐵線路,預計到2018年底,市區有望建成“十字加環線”的地鐵線網體系;目前,快速公交、輕軌等線路建設規劃也在加快推進。不久的將來,市民選擇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將會有更便利的條件。
  (原標題:綠色出行 緩堵減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o55polzj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